霧化吸入療法是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的重要治療方法,與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滴注等給藥方式相比,具有藥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操作簡單、給藥簡便、安全有效、無需患者刻意配合等優勢。霧化吸入療法主要是通過霧化裝置將藥液分散成懸浮于氣體中的細小霧滴或微粒以氣霧狀噴出,經鼻或口吸入呼吸道和(或)肺部,從而達到消炎除腫、解痙平喘、控制感染、稀化痰液、幫助祛痰等治療作用。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和驅動動力、有效霧化顆粒、單位時間的釋霧量、靶部位的吸收、肺內的沉降率、正確的呼吸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霧化吸入治療,面罩型還是含嘴型好?在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有些細節非常重要,不僅是決定著治療效果,還和副作用、安全性等緊密相關。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但卻被很多人不注意的問題就是:霧化吸入治療時,要選擇含嘴型還是面罩型好?臨床中,一些大醫院在內的醫療機構將面罩霧化吸入作為常規。而筆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并結合相關文獻,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1)采用含嘴型霧化吸入療法時,藥物直接經口吸入到達下呼吸道,而應用面罩霧化吸入時,藥物經鼻或口進入氣道,一般更多的是經過鼻腔進入下呼吸道,而經鼻吸入通路中,氣流量明顯小于經口的氣流量,且鼻內的機械阻擋以及存在很多的無效腔,導致藥物在鼻腔中潴留,造成藥物的流失和浪費、肺內沉積率下降。也就是說,經口吸氣量要明顯大于經鼻吸氣量,肺內的藥物沉積量大于經鼻吸入藥物沉積量。因此,從增加肺內沉積率、減少藥物浪費的角度來說,含嘴型霧化吸入比面罩型霧化吸入效果好。(2)經面罩霧化吸入治療時,會使藥物在鼻腔中潴留,且很多人并不注意清洗鼻腔可導致鼻部感染的風險;面罩霧化時,還會導致藥物被面部皮膚吸附,對眼睛刺激和被吸附于眼部等多種不良影響從而引起多種副作用,例如面部吸附激素類藥物,有可能留下面部色素沉著,抗膽堿能藥物在眼部沉積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瞳孔散大和青光眼的惡化。(3)另外,臨床上進行霧化時通常是經氧泵驅動,對慢阻肺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來說,面罩霧化吸入方式則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后果。因此,從減少副作用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含嘴型霧化吸入方式更有優勢。在查閱的文獻資料中,更多的研究表明,經含嘴型霧化吸入比經面罩霧化吸入方式的治療效果(改善肺功能、改善癥狀等方面)更顯著、副作用更少,因此,含嘴型霧化吸入方法推薦作為首選。